白血病治疗新突破:11 对中药靶向对药,转发功德无量
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图片
在医学领域,白血病一直是令人谈之色变的重大疾病。其治疗过程复杂且充满挑战,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在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白血病主要采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段。化疗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杀灭白血病细胞,但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骨髓抑制等。放疗则通过放射线照射来破坏白血病细胞,但也可能影响周围正常组织的功能。靶向治疗虽然针对性较强,但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耐药性,且药物价格昂贵,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中医治疗白血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认为白血病的发生与人体正气虚弱、外感邪毒、瘀血内阻等因素密切相关。其治疗注重整体调理,通过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方法来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近年来,中医界对中药对药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中药对药组合。以下我将11 对中药对药在白血病治疗中的详细解析:
1. 水牛角、生地水牛角咸寒,归心、肝、胃经,具有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功效。生地甘、苦,寒,归心、肝、肾经,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二者配伍,水牛角直入血分,清热凉血解毒,生地清热凉血且养阴,可滋水牛角清热之燥,又能加强其凉血之力。协同功效在于清解血分热毒,滋肾水养肝阴。在白血病治疗中,适用于热毒炽盛、耗伤阴血之证,可缓解发热、出血、贫血等症状。用药心得上,水牛角用量一般为 15-30 克,宜先煎;生地用量 10-30 克。其治疗白血病的原理可能与水牛角的抗炎、抗菌、解热作用以及生地的免疫调节、抗辐射损伤作用有关,二者结合能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减轻炎症反应。
2. 青黛、砒霜青黛咸,寒,归肝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之效。砒霜味辛,性热,有大毒,归肺、大肠、胃、脾经,能蚀疮去腐,杀虫,劫痰,截疟。青黛与砒霜配伍,青黛可监制砒霜之毒性,二者相辅相成,共奏清热解毒、祛瘀散结之功。协同功效为对白血病细胞有较强的抑制和杀伤作用。在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控制砒霜的用量,一般砒霜极量为 0.002-0.004 克,青黛用量 3-10 克。治疗白血病的原理可能是砒霜中的三氧化二砷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青黛中的有效成分也具有抗肿瘤、抗炎等作用,二者结合增强了对白血病细胞的靶向作用。
3. 赤芍、丹皮赤芍苦,微寒,归肝经,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退虚热之效。二者相须为用,增强了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协同作用在于清除血分郁热,散瘀血,消癥积。在白血病治疗中,对于瘀血内阻、血热妄行之证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血瘀症状,如面色晦暗、皮肤瘀斑等。赤芍用量 6-12 克,丹皮用量 6-12 克。其治疗原理可能与调节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以及抗炎、抗肿瘤等作用有关。
4. 黄芪、人参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等功效。人参甘、微苦,微温,归脾、肺、心、肾经,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二者配伍,黄芪得人参,补气之力大增;人参得黄芪,补气而不壅滞。协同功效为大补元气,健脾益肺,提高机体免疫力。在白血病治疗中,可改善患者因化疗或疾病本身导致的正气虚弱、免疫力低下的情况,增强机体对白血病细胞的抵抗力。黄芪用量 10-30 克,人参用量 3-9 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提高机体的抗肿瘤能力有关。
5. 黄连、黄芩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二者相伍,增强了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协同功效为清除体内热毒,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在白血病治疗中,适用于热毒内盛之证,可缓解发热、口腔炎、感染等症状。黄连用量 2-5 克,黄芩用量 3-10 克。其治疗原理可能与黄连和黄芩中的生物碱、黄酮类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有关,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代谢和增殖。
6. 阿胶、熟地阿胶甘,平,归肺、肝、肾经,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效。熟地甘,微温,归肝、肾经,能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二者配伍,阿胶得熟地,补血之力更强;熟地得阿胶,滋阴之功更著。协同功效为滋阴补血,填精益髓。在白血病治疗中,对于贫血、血虚之证有较好疗效,可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改善贫血症状。阿胶用量 5-15 克,烊化兑服;熟地用量 10-30 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补充造血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关。
7.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甘、淡,寒,归胃、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水消肿的功效。半枝莲辛、苦,寒,归肺、肝、肾经,能清热解毒,化瘀利尿。二者相须为用,增强了清热解毒、抗癌消肿的作用。协同功效为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减轻炎症反应。在白血病治疗中,可用于热毒蕴结之证,缓解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白花蛇舌草用量 15-60 克,半枝莲用量 15-30 克。其治疗原理可能与二者含有的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多糖类、生物碱等,具有抗肿瘤、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有关。
8. 蒲公英、紫花地丁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紫花地丁苦、辛,寒,归心、肝经,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功效。二者配伍,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力增强。协同功效为清除体内热毒,消散白血病导致的局部肿块和炎症。在白血病治疗中,对于热毒炽盛、局部有肿块或炎症的患者有一定疗效。蒲公英用量 10-30 克,紫花地丁用量 10-30 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蒲公英和紫花地丁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有关。
9. 石膏、知母石膏甘、辛,大寒,归肺、胃经,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可清热泻火,滋阴润燥。二者相须为用,清热泻火之力显著增强,且知母能滋阴润燥,制石膏之燥性。协同功效为清泻肺胃实热,除烦止渴。在白血病治疗中,适用于高热、烦渴等气分实热之证,可缓解白血病患者的发热症状。石膏用量 15-60 克,先煎;知母用量 6-12 克。其治疗原理可能与石膏和知母的解热、抗炎作用有关,能调节体温中枢,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
10. 胎盘、龟甲胎盘甘、咸,温,归肺、肝、肾经,有补肾益精,益气养血的功效。龟甲咸、甘,寒,归肝、肾、心经,能滋阴潜阳,益肾强骨,养血补心,固经止崩。二者配伍,胎盘温肾壮阳,龟甲滋阴潜阳,阴阳双补,相互为用。协同功效为补肾益精,养血填髓,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在白血病治疗中,对于肾虚精亏、气血不足之证有较好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贫血、乏力、腰膝酸软等症状。胎盘用量 2-5 克,研末吞服;龟甲用量 9-24 克,先煎。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功能,促进造血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关。
11. 金银花、连翘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之效。二者相须为用,增强了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作用。协同功效为清除体内热毒,抑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预防和治疗感染。在白血病治疗中,适用于热毒内盛、外感风热之证,可缓解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金银花用量 6-15 克,连翘用量 6-15 克。其治疗原理可能与金银花和连翘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如绿原酸、连翘苷等,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肿瘤等作用有关,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对白血病的抵抗力。
中医中药在白血病治疗中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和潜力。这 11 对中药对药通过不同的功效协同作用,在白血病的治疗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本文所探讨的中药对药治疗白血病仅为学术研究和经验分享,白血病有着复杂的病因和个体差异,患者切不可自行用药。有病一定要找专业医生面诊,进行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制定。以上药对仅供医生及相关中医学习者参考,不构成实际用药依据。
本文内容原创,如有转载请标明 “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严禁私自转载或使用,侵权必究。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弘道》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